凌志远出生在安徽歙县一个偏远的岔口小镇,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喜爱上徽州民歌。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凌志远与徽州民歌结下不解之缘,半个世纪以来,凌志远志愿搜集徽州民歌180余首,成为徽州民歌在田野调查、整理出版这一领域中出色的音乐工作者之一。

       上个世纪80年代凌志远参加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后,他积极参与歙县文化馆的音乐专职干部汪继长老师在全县范围内挖掘、搜集民间小调的工作,同时也让他对徽州民歌有了更深的认识,徽州民歌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保留着浓郁徽州文化的原生态,这种独特的韵味也让他越来越钟情。


  徽州民歌的特点在于一种独特的唱腔——“滚声——哈哈腔”,这种唱腔,在徽州民歌有衬词的民歌里,要求演唱者嗓音高亢、明亮、甜美、纯净,气息流畅,热情奔放,尤其到歌曲结尾处,哈哈腔翻倍延长,更为本歌添姿增色,锦上添花。它是徽州民歌演唱中最古老的徽韵特色声腔,风格独特,历史久远,耐人寻味。

       2008年他编选了部分徽州民歌走进校园传唱、教唱。为了使“徽州民歌进校园”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真正起到传承目的,2009年11月以来,他积极联系歙县新安学校,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师生的热情欢迎,制定了教唱计划,积极去学校教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徽州民歌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还学会了一些徽州民歌,让徽州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学校也被命名为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凌老师义务授课达300课时,学员300余人次。


  为做好歙县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传承,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大县战略,歙县于2016年6月正式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育才工程,而凌志远便是19位名师之一,对非遗传承,他有着不容置疑的使命。凌志说,民歌是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瑰宝,让徽州民歌重新回到民间、扎根百姓心间,是我最大的心愿。庄颖芳是正式并终生拜凌志远为师学唱和传承徽州民歌的徒弟之一,当我们来到凌老师家里时,她正抱着中阮低吟浅唱,当音乐从舌尖流淌出的那一刻,徽州民歌带着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后的韵味。


  “原来自己在唱歌方面就有浓厚的兴趣,但渐渐厌倦了一些流行歌曲,这时因为‘徽商印象·摇橹船’这个工作项目认识了凌老师,接触到徽州民歌”,庄颖芳款款对我们说,凌老师毫无保留地教学让她现在不仅学会了多首徽州民歌,还通过徽州民歌了解了非常多的古徽州历史,现在只要有游客来庄颖芳所在的景区游玩,庄颖芳都会为游客们唱一首徽州民歌。并且,在凌志远的悉心教导下庄颖芳还学会了弹中阮,而且现在正在申报县级传承人,她立志与凌老师一起要将徽州民歌一代一代传下去。


分享到:
皖ICP备06002640号 皖网宣备07002号 
投稿电话:0559-2519169 投稿邮箱:huangshannews@126.com 
黄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 百度统计